让经典指引人生——读《习近平用典》有感 马伶俐
- 发布日期:2017-09-08
- 浏览次数:155
让经典指引人生
——读《习近平用典》有感
马伶俐
按照市总党组的要求,近日学习了《习近平用典》一书,此书内涵丰富,总书记引用的经典名句,都配有解读、原典、释义。 全书共六个部分,135个典故。分敬民、为政、修身、任贤、天下、法治等13个篇章。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孔夫子到,旁征博引,运用自如,给人以思想启迪、精神荡漾。古圣先贤的格言警句,代表着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表现了崇高的人生理想境界,闪耀着真理的光芒,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得到许多感悟。
首先,作为当下的我们,要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行动力。同志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读书学习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习近平同志一直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他还引用过汉代刘向《说苑.政理》中的一句话,“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知识停留在纸上毕竟是“空中楼阁”,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认识停留在思想的层面显然不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精益求精,在虚心学习的同时也要在工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立足本职,增强工作认同感,肯于思考,善于钻研,要脚踏实地。避免“眼高手低”,也不要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敷衍心态,做个高质量的“螺丝钉”。
其次,作为当下的我们,要有“不日新者必日退”的创新精神。“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讲的就是君子学习一定要做到日新,日新就是每一天都要要进步,古人尚且如此,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处于瞬息万变之中,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前进的重要手段,立足本职岗位,不断学习业务技能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前沿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有过硬的本领,才能让自己在工作中如鱼得水。
再次,作为当下的我们,要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的精神。孔子提倡学与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认为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资源和生活方式堆积在我们面前,工作、生活压力也空前巨大。面对各种诱惑与压力,年轻人该何去何从?只有把知识运用到改革发展的实际,才能做到学以润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我们只有勇于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方法但不为其所累,透过繁芜嘈杂的表象去认识其本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会各种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释放正能量,成为带动社会的有用之人。
最后,作为当下的我们,要用“吾日三省吾身”来鞭策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常警示自己、不断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些话讲的正是要培养自省意识、不断克服自身问题的道理。做为工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坚持突破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并学以致用,用最贴心的服务最诚恳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让职工体会到工会就是他们的家,让职工感受到党的温暖。
读经诵典,我们从中能够得到许多教义,回眼望去,今天我的家乡——盘锦正以一位巨人的姿态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大步跨进,当一条条宽敞的马路展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家乡的新变化,这就更要求我自己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在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地做好工作,以此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