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
- 发布日期:2016-01-20
- 浏览次数:125
2016年,是我市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四个着力”实现全面转型走向全面发展的关键之年。全会上下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承担意识,要不遗余力地抓好全年工作的落实。今年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省工会十一大会议精神、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和《关于落实“四个着力”实现全面转型走向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在服务职工、凝聚职工、引领职工中强化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大力推进组织创新、工作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努力实现工作重心基层化、工作方式服务化、工作方法群众化、工作组织社会化,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围绕落实“四个着力”为实现全面转型走向全面发展建功立业。
一、大力推进职工创业创新为转型发展汇聚力量
按照“四个着力”总要求,紧紧跟上市委的步调,切实发挥工会组织作用,进一步开展职工“创业创新创优”工程,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为转型发展汇聚持久动力。
1.推进辽东湾新区建设。
(1)开展小老板创业培训,举办3场次创业能力培训班,召开3场企业用工洽谈会,组织500名职工开展职工技术技能培训。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和协作平台,组织志愿者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开展创业辅导。
(2)开展职工电子商务运营等“契约式”系列劳动竞赛,将劳动竞赛与企业效益和职工收入相挂钩,打造一批“盘锦工匠”。
(3)开展“一事一奖”活动,以难题招标、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为重点,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对于创造价值500万元或年创价值1000万元以上的职工创新成果,给予5万元奖励。
(4)开展扶持创业带头人行动,筛选出5-10家具有成长性和创新型的小微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创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达到省级标准的给予扶持资金3万元。
(5)围绕辽东湾创业大厦筹建及运营,建设工会综合服务中心,着力开展招商宣传、项目对接、创业辅导等服务。
2.实施创业带头人“一对一”帮扶计划。
(1)市总工会筹集200万元基金专项用于扶持企业发展。从2015年扶持的300名创业带头人中,重点筛选50个具有成长性和创新型的小微企业进行重点帮扶,选择10个按照“小巨人”企业方向重点培养。
(2)集中工会组织力量,开展结对式帮扶,分别由相应的工会组织开展帮扶,积极提供政策咨询、用工招聘、市场拓展等项服务。
3.进一步加强职工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1)进一步做好天龙互联网职工创业孵化基地、辽河口创业孵化基地和凯地农机合作社创业基地的建设,加强创业服务和指导,制定扶持政策,吸引创业者入驻创业,充分发挥孵化基地的作用。
(2)进一步发挥职工文体创业基地的作用。投资200万元改造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的消防、音响、监控、暖气、楼体亮化、羽毛球场地胶和乒乓球场馆灯光等15项基础设施。盘山县总工会投资369万元对工会文化宫进行整体维修改造。市职工文体活动中心扶持乒乓球、架子鼓、篮球培训创业带头人7名。建立“盘锦核雕”工艺品培训示范基地。
(3)深入调查研究,为创业职工入驻盘锦创业大厦做好准备工作,积极开展宣传,制定扶持政策,整合工会服务项目。
4.引导小老板面向转型发展探寻机遇提升能力。
(1)通过座谈、考察、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小老板的沟通联络,引导他们从盘锦转型发展中发现机遇,开拓事业。
(2)从实际需求出发,投入资金50万元,积极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成功创业者、专业辅导团队,开展小老板创业能力培训班,提高他们的竞争和创业能力。
5.加强职工创业服务、联络、协作一体化平台建设。
(1)与福德汇合作,在第八栋咖啡馆建立“盘工创咖”,以创业文化为主题,设立职工创业书屋、劳模创意工作室、职工创业创新沙龙等,为创业者提供交流和服务的平台。
(2)进一步做实做好市总工会创业辅导服务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咨询服务、部门对接等服务。
(3)按照不同创业方向,组建以劳模、律师、成功创业者等为主的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开展创业辅导。继续发挥好电商志愿服务团队的作用,努力提高创业企业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和水平。
(4)在市总工会官网开展线上培训和咨询,提供专业课程。
6.拓展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内容和形式。
(1)巩固和加强以工业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型工作室建设。
(2)着眼盘锦旅游大发展的实际,建立以苇编、辽河口渔家菜等为主题的创意工作室建设。
(3)针对东东卖等电商企业的新模式,建立以“网络营销+职工创业”类型的管理创新工作室建设。
(4)对于在创新中展露头角的职工,挂“职工创新工作室”牌子,形成阶梯式培育架构,并列入劳模后备队伍管理。
7.大力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和管理。
(1)再建5个劳模创新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投入扶持资金3万元。围绕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攻关项目,开展难题招标、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新操作法等方面创新。
(2)制定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
8.建立和完善劳模和职工创新激励奖励制度。
(1)深入开展“劳动模范”、“五一奖章”以及“最美盘锦人”、“最美盘锦建设者”等评选活动。不断加强典型模范和先进人物队伍建设,有梯次、有规划、有服务、有管理,注重从一线中选树典型。“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召开全市劳模表彰大会,拟表彰劳动模范110名,其中特等劳模10名。
(2)加强典型挖掘、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充分发挥模范典型的带动作用。发挥各行各业先进典型、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把“盘锦精神”转化为生动活泼、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群众性实践。加强典型宣传营造氛围,综合利用传统媒体和现代网络开展社会宣传、示范宣讲、互动交流,激发全社会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内生动力。
(3)筹集奖励资金100万元,开展主题劳动竞赛,激发广大职工创新热情,对于成果显著的给予奖励,助推企业发展。
二、大力开展职工创优活动凝聚结构调整的新动能
坚持以职工为本,把提升职工技术技能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措施,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工队伍,为结构调整提供人才动力。
1.推动职工技能职称晋级政策突破。
(1)积极与政府人社等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商,在延伸晋级层次上突破,使职工在取得高级技师后,仍然有进阶空间。进而与薪酬挂钩,与政治待遇相联,与事业拓展相联,让高级技术工人在政治上有待遇、经济上得实惠、事业上有平台,成为知识型滨海新盘锦建设者。
(2)建立技能大赛与职称晋级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职工技术职称晋级综合评价机制,对理论测试、实践测试、大赛评比等环节合理设计权重,提高晋级的科学性、合理性,保证晋级质量。在深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教育、卫生等行业部门拓展技能大赛品牌,建立技能大赛与荣誉颁发以及劳模后备队伍建设一体化机制,进一步提高技能大赛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实际效果的发挥。
2.加大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培养力度。
(1)加强与人社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制定职工梯次培养计划,重点培养一批高级技能型人才。
(2)实施“5万人培训计划”,利用创业大厦、职工创业培训基地、技能大赛培训、高级技师和工程师“双师”评选等平台,2016年先期培训1万人。
3.围绕转型发展设计和开展职工技能大赛。
(1)开展以“凝心聚力十三五,建功立业促转型”为主题的职工创业创新技能大赛,重点在推动创新和有效创业上下功夫。
(2)着眼盘锦物流大发展,进一步开展好电子商务技能大赛,提升我市电子商务技能水平。
(3)选取职工便于创业的项目,继续开展旅游工艺品技能大赛,丰富我市旅游工艺品种类和提升品质。
(4)在坚持办好蟹王争霸赛等系列活动的同时探索创新,重点打造“辽河口渔家菜之蟹王盛筵”,实现由传统比个头、比大小向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方面转变。
4.着眼“十三五”打造一批“盘锦工匠”。
(1)围绕转型发展对于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方面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与有关部门一起制定“盘锦工匠”入围、评选、管理、培训、晋级、奖励办法,汇聚一批“盘锦工匠”。
(2)实施万名工匠创新晋级培训计划。深入挖掘农民工中的技能型人才,建立盘锦技能型人才库。市县区及企业工会举办工匠晋级创新培训班,累计培训10000人。
5.大力推进岗位创优。
(1)服务卫生行业开展“百佳岗位双优竞赛”活动,评选岗位创优模范人物50名。
(2)以创建“工人先锋号”、“星级员工”评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挖掘职工群众中的绝活、绝技、绝招,打造“盘锦一绝”等有影响的工会品牌。
(3)以安全生产、发明创造、技术革新等为内容,开展“平安班组”创优活动,规模以上企业“平安班组”创建率达到90%以上。
三、做好困难职工工作促进民生保障和改善
主动作为,把困难职工脱贫纳入全市扶贫攻坚总体安排,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提供支持。
1.加强工会帮扶服务便利化建设。
(1)开展“互联网+行动”,围绕困难职工、单亲困难女职工等困难群体,建立救助帮扶实体窗口、网络平台、微信交流互动等有机融合的服务机制。
(2)建立市县区(经济区)乡镇(街)帮扶、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集成化一站式工会服务中心,以区域为重点开展职工服务和就近就便实行救助帮扶。
(3)推进点式帮扶向普惠式帮扶转变,提升工会“送温暖”活动,分类帮扶救助等传统服务项目效应,扩大对农民工、转岗下岗和失业人员等困难职工救助的覆盖面。
2.加强工会帮扶服务体系化建设。
(1)进一步核准困难职工基本情况,精准施策,做好帮扶救助。
(2)筹集送温暖资金600余万元,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认真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困难职工走访慰问。
(3)建立节日走访慰问与日常分类救助的协调机制,进一步提高日常分类帮扶救助水平。
3.提高工会帮扶服务精准化水平。
对困难职工按致贫原因因户因人分类精准救助。对一线困难职工和农村因贫致困职工分别采取技术等级提升培训和种植养殖技能培训,对下岗失业职工开展送岗位、再就业,增加工资收入,使其摆脱贫困。
(1)实施大病救助。筹集资金60万元,对患有恶性肿瘤、尿毒症、白血病、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器官移植等疾病的困难职工实施大病救助。
(2)开展“金秋助学”。筹集资金45万元,做好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教育救助。
(3)开展取暖补贴帮扶。筹集资金55万元对困难职工、困难劳模进行取暖补助,使他们安全温暖过冬。
(4)实施单亲困难女职工特别关爱行动。筹集资金20万元,对单亲困难女职工进行救助。
(5)单亲困难女职工健康体检。筹集资金10万元为单亲困难女职工进行健康体检。
4.提高困难职工“造血”脱贫能力。
逐步由“输血式”向“造血式”帮扶上转变,既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具体生活困难,又针对困难职工及其子女送岗位、送培训、送项目。
(1)开展促进就业再就业援助行动,举办就业推进会,安排困难职工家庭成员就业。
(2)举办下岗失业职工创业、电商、家政、月嫂、厨师、美容等就业技能培训班,实现职工就业创业技能培训4000人。
5.扶持和支持职工围绕民生改善开展创业活动。
(1)支持职工围绕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养生服务、文化服务、娱乐服务等,开展创业活动,使民生改善与创业工作有效对接,相得益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引导职工消费和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筹集资金100余万元,发放工会会员幸福卡10万张,通过职工会员幸福卡将创业商家推介、消费购物优惠、会员服务等整合统一起来,惠及企业与职工群众。
6.扶持辽河口经济区困难职工创业就业。
(1)建立爱心市场引领困难职工就业。筹措困难职工创业项目扶持基金30万元,建立辽河口爱心市场,帮助困难职工入驻市场创业就业,扶持困难职工创业带头人50名。
(2)开展困难职工创业就业培训。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举办苇编、工艺品加工、景区旅游纪念品营销等为内容的培训4期,培训职工400人。
(3)实施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对困难职工情况分类施策,筹集资金257万元,因户因人实施精准救助。
四、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共同促进和谐盘锦建设
认真履行职责,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维护职工权益,稳定职工队伍,共建和谐盘锦。
1.整合资源力量办好稳增长十件实事。
(1)举全会之力完成好辽东湾新区开发建设的相关项目。
(2)开展职工技术创新立功竞赛。
(3)实施百名创业带头人扶持计划。
(4)实现职工技能岗位培训,培训职工15000人。
(5)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监测系统。
(6)实施安全生产群众监督“百千万”工程,建成安全生产群众监督站60个。
(7)建设职工心理健康中心。
(8)免征新建企业工会经费两年。
(9)投入200万元完善市职工文体中心功能。
(10)实施辽河口爱心市场设施建设,吸引下岗职工再就业。
2.深入开展“同心聚力”活动。
按照李希书记“一手托两家”的要求,以民营企业为重点领域,以合同制职工为重点对象,以开展职代会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和创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开展好“同心聚力”活动,凝聚职工力量,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3.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
(1)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制度,逐步完善以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企业组织为代表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发挥协商机制的协调作用。
(2)以“稳就业、保岗位、增效益”为主题,普遍建立平等协商机制,联合劳动关系三方共同开展“集中要约”行动,推进《集体协商规划》和《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的落实。
4.实现劳动合同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签订的有效覆盖。
(1)与人社部门联合推动实现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达到100%,依法规范用工行为,保障职工的劳动经济合法权益。
(2)督促指导签订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女职工劳动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签订率达到100%,非公企业达到85%以上。
(3)加强对工资集体合同履约兑现监督,推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保障支付机制的建立与实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体面劳动得到充分展现。
5.开展创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等活动。
在强化职代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创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健全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推进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等制度落到实处,进一步落实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广大职工群众在依法治市中共享公平正义。
6.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
(1)建立工会法律监督、争议调处、法律援助服务三位一体的法律维权平台,切实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
(2)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在预防处理劳动争议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在部分企业开展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示范工作(拟在各个县区分别选取三家企业开展建设示范),提升企业自主解决争议的能力。
(3)推动各县区、经济区总工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推动融入“大调解”格局。
7.开展以“依法履职依法维权”为主题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检查和法律援助活动。
(1)充分发挥劳动法律监督“两书”作用,实行重大劳动违法案件曝光和公开谴责制度,健全工会监督与执法监察相互配合协作制度。
(2)与司法局沟通建立工会法律援助维权服务人才库,协助工会开展源头维权工作,代理参加诉讼、非讼纠纷的调解及仲裁活动,并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职工、干部和工会组织提供法律援助。
(3)以“七五”普法为载体,改变过去灌输式方式普法教育,重点宣传《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四季送法”活动,即一季一主题,贯穿全年。
8.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提高安全生产与防护水平。
(1)组织全市160家企业参加“安康杯”竞赛,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先进班组各10个。
(2)组织全市60家企业推广职业安全生产防护“工具包”,培训安全监督员100人。
(3)建立县区工会安全生产群众监督站6个,现场应急救护站6个、分站50个。
(4)开展安全事故有奖举报活动,计划奖励有效举报人150名。
五、加强教育引导汇聚力量投身城市转型发展
切实转变教育引导的方式、方法,把实现全面转型走向全面发展的理念传递到职工群众中去,引导广大职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城市转型奠定群众基础。
1.把党政声音转化为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
(1)开展工会干部“转化力培训”,推动工会组织切实提高将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转换为群众性语言的能力,把实现全面转型走向全面发展的理念传递到职工群众中去,进一步提高职工群众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把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的战略转变为广大职工的行动自觉。
(2)开展以“最美盘锦建设者”等为载体的“新盘锦•中国梦”系列活动,让落实“四个着力”实现全面转型走向全面发展的意识深入内心。
2.让向海发展成为职工文化主旋律。
(1)实施“文化力提升工程”,在不断推动广大职工群众创业创新的实践中铸就转型文化。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创客文化等,将向海发展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不断推动广大职工向海发展的实践中凝炼转型文化。
(2)举办以“海之韵”为主题的系列职工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第三届职工广场健身舞(操)大赛、职工乒乓球赛。、象棋比赛等活动,进一步焕发广大职工群众建设滨海新盘锦的激情。
3.推进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城乡一体化。
(1)广泛开展“我的价值观、我的家国梦”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广大职工群众自觉把人生理想与盘锦新航程相结合相融合,助力宜居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引导群众建设美好家园。
(2)建立好职工书屋。今年,职工书屋重点向农场和农民工延伸,建立市级职工书屋5个。
(3)建设“书香盘锦”。建立“网络阅读”平台,引导农场职工多读书、读好书,推进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的网络化传播。
4.引导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着眼素质养成和习惯培养,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发挥舆论阵地作用,扩大宣传,焕发自觉,形成“职工想创城,职工为创城”的良好局面。
5.弘扬网络新媒体正能量。
(1)实施“指尖上的工会”工程。推进以信息网络为支撑的“指尖上的工会”建设,综合运用维权热线和网络论坛、手机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展工作,实现“上网看、在线聊、线下办”的有机统一。
(2)实施“外脑”工程。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工会网站建设,使网络新媒体阵地更加贴近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3)强化网络宣传人才培训。聘请网络专家,开展网宣人才培训,主动参与重点热点问题讨论,实施正面引导,树立正确价值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六、在改革创新中增强活力孕育全面发展新动能
着眼“十三五”蓝图和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和上级工会的指导下,强“三性”,去“四化”,树立工会重心基层化、工作方式服务化、工作方法群众化、工会组织社会化,扎实推进工会的各项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的活力。
1.工会重心基层化,努力扩大工会组织有效覆盖面。
(1)构建多维组织网络体系。完善“组织、动员、服务”三位一体的多维组织网络,在不断巩固发展既有组织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组织创新。
(2)实施“延伸”工程。进一步推进在新经济组织中的组织建设,围绕特色产业一条街、楼宇经济、专业市场等,建立职工之家,打造市级以上职工之家5个,职工小家10个。
(3)实施“凝聚”工程。围绕“新社会组织”和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新兴群体,依托行业协会、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加快推进区域性和以区域为依托的工会组织建设,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起来,实现基层工会动态全覆盖。
2.工作方式服务化,切实提高工会组织基层活力。
(1)开展“互联网+”行动,建立救助帮扶实体窗口、网络平台、微信交流互动等有机融合的服务机制,不断提高便利化水平。
(2)建立市县区(经济区)帮扶、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一站式工会服务中心,以区域为重点开展惠民服务。打造乡镇(街)集法援、救助、培训、心理、书屋等多功能的综合服务站,就近就便实施救助帮扶。
(3)建立市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提供心理疏导、压力减排、情绪优化、婚恋交友等方面服务。
3.工作方法群众化,切实发挥职工群众主体作用。
(1)建立联系职工群众常态化机制。完善定期接待职工、深入联系基层、社情民意调查、职工群众意见征集、诉求反馈等制度。广泛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活动,大力推进下基层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和同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零距离接触经常化。完善基层联系点制度,开展同困难群众结对子活动,在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贫、能力上扶技、经济上扶业、教育上扶学。
(2)建立职工群众参与的共商机制。建立工会“参议员”队伍和“听证会”制度,逐步提升与职工群众互动的能力与水平。凡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采取适当方式向职工群众公开。全委会议等重要会议召开前,要倾听基层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劳动技能大赛等重大活动举办前,要请职工群众代表共同商议。做到组织活动请职工群众一起设计,部署任务请职工群众一起参与,表彰先进请职工群众一起评议。
4.工作组织社会化,努力构建各类人才共同参与工会工作格局
(1)建立以专职干部为主,兼职、挂职有效补充的开放式干部管理体制。吸收公务员、一线群众、大学毕业生、退休职工、志愿者等各类人才以多种方式参与工会工作,逐步形成以日常专职干部为主体,兼挂职干部、各类人才共同参与的工作队伍体系。
(2)建立工会志愿者队伍。把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带头人、联络人吸引在工会组织周围,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3)建立工会工作项目化用人机制。把项目制作为工会工作的重要抓手,以项目为核心组织工作队伍,通过横向纵向干部交流,将基层骨干和社会人才纳入其中,使工作更加贴近职工群众。同时建立项目考核评价机制,项目完结要有考核、有评价、有奖惩,并拟定下一步工作建议。
5.做好工会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
(1)提早谋划和设计工会改革方案。从现在开始组织人员学习改革试点单位经验,谋划好全市工会的改革思路,形成符合实际,可操作的改革具体实施意见。
(2)组织人员到工会先行试点单位进行考察。组织市、县区(经济区)工会以及大型企业工会的负责人,前赴上海、重庆等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单位进行考察,调查了解和吸纳经验做法,指导我市的工会改革。
(3)按照全总的要求提前做好改革前的准备工作,为改革提供基本依据。
6.切实加强工会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工会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2)加强干部能力建设。深入系统地开展干部培训,举办全市工会干部集中培训班和工资集体协商、劳动争议调解、经费审查等专项业务培训班,着力提升工会干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适应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需要。
(3)加强工作作风建设。继续巩固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自觉接受内外监督,树立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工会形象。建立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制,党组书记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别抓,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市总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
(电子版请到下载专区下载)